时间:2022-10-08 15:07:49 | 浏览:381
位于魏长城遗址西侧重新修建复原的偏桥关。 记者 杨光摄
六月宜君,鸟语花香,满目青翠。
从宜君县城出发,沿210国道驱车一路北上,车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的民宅,在阳光下格外迷人。行驶了10余公里,记者来到了坐落于彭镇偏桥村旁的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
“行走在通往魏长城遗址的栈道上,一路被漫山遍野的花木围绕,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心旷神怡。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带着家人多来这里走走,感受宜君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志华感慨地说。
坐落于子午岭下的小城宜君,拥有着北魏石窟群、姜女泪泉、云梦山道教圣地、战国魏长城遗址、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等众多文物资源。近年来,宜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留住根脉
吹响魏长城保护利用号角
51岁的偏桥村村民李红梅如今是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的文保员。“以前我家的收入来源只有种地。县上把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修建好后,我就在这里当起了文保员和保洁员,工作之余还可以种地干活,不仅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还能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这些年,通过政府的不断宣传,我们村民的文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老人小孩都知道保护遗址、保护长城。”李红梅说。
据了解,2009年发现的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是目前铜川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中,宜君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文保网络,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实现了文物安全零事故。
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宜君人坚信,只有保护好长城资源,才能更好滋养区域文化,并进一步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自从县上重点开发战国魏长城遗址文化旅游项目以来,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惠民政策的帮助下,我办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收入比以前种地翻了几番。不仅是我,附近村民的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魏长城驿站二号农家乐老板张小平高兴地说。
自2019年5月开园运营以来,战国魏长城景区建设了一批茶水冷饮、特色小吃、特色商品经营门店,让给贫困户经营,使他们能够通过创业增收。目前,已累计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
激活潜力
展现旱作梯田的独特魅力
2016年以来,宜君县以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被列入“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为契机,充分利用梯田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景点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我家就在景区旁。哭泉镇开发景区后我就回来了,把自家院子重新装修,办起了民宿,现在一年的收入远远超过我在外打工时的收入。”梯田景区内的民宿老板何广前兴奋地说。
宜君县以精准脱贫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以文物保护为切入点,积极推行旱作梯田景区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管护员、讲解员、保洁员“三员齐备”。通过景区带动扶贫、农旅融合扶贫、商品制造扶贫及技能培训扶贫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目前,村上形成了以‘梯田旅游、休闲度假、民宿体验’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促惠民的新模式,让当地农民实现了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哭泉村第一书记靳康鹏说。
深挖潜力
共享文物保护发展成果
宜君县将文物保护利用与发展区域经济有机结合,“激活”处于“沉睡”状态的文物资源,使之与文化产业、旅游开发紧密融合,推动更多人可以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
在宜君,你会发现,不管是战国魏长城遗址,还是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依托文物保护与利用尝到甜头的老百姓随处可见。许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管理员、售票员、保洁员等,全程参与景区发展。
宜君县委宣传部部长何军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景区周边遍布饭店、客栈、农家乐、经营门店、流动餐车、临时农产品摊位等,直接带动100余户群众奔上小康路;建设梯田、花溪谷特产店3处,带动118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景区目前共聘用工作人员143人,其中有11人为贫困群众,平均每人每年增收7000余元。许多村民和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后在景区务工,每人每天最低110元,最高500元。
“未来,宜君县委、县政府将不断整合各类文物旅游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使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让更多群众在文物保护利用中尝甜头、得实惠。”何军峰表示。(记者 杨光 赵杨博 通讯员 王娟)
福山福水福地,宜我宜他宜君。您是否还记得4月18日的那首刷爆了整个朋友圈的《宜君》吗?这首属于宜君人的歌曲,经过精心录制,今天以MV的形式全新展现给大家,愿它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为您带来不一样视觉与听觉盛宴。朝着西北家的方向点燃手里的烟年轻的梦
杜集区2022文物局召开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并进行实地巡查2022年7月28日上午天气阴,有雷阵雨,杜集区2022年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三楼会议室举行。韩冰主任主持会议杜集区文物局主要负责人韩冰主任主持会议,会上韩主任宣读文物
近日高平市公安局成功破获系列盗窃文物案7起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追回30余件被盗文物打击文物犯罪“我们迎面堵上去,其余两辆车在后面和侧面把嫌疑人车辆夹住!”“吱——呲——”随着几声尖锐的刹车声,民警们立刻下车将一辆面包车进行包围。“熄火!下车!
本文图均为 神木新闻网 图近日,陕西神木市文物保护的话题引起讨论。11月14日上午,澎湃新闻刊发报道《神木拆老街建仿古建筑?市委书记:不存在破坏文物建假古董》,对此事做了详细报道。15日,神木文化旅游等部门披露,当地已对旧城改造涉及的文物制
重庆日报客户端 赵迎昭“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利用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但利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有更多的观众来看它,看了之后给人带去赏心悦目的感觉。”10月31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在接受重庆日报
位于魏长城遗址西侧重新修建复原的偏桥关。 记者 杨光摄六月宜君,鸟语花香,满目青翠。从宜君县城出发,沿210国道驱车一路北上,车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的民宅,在阳光下格外迷人。行驶了10余公里,记者来到了坐落于彭镇偏桥村旁的战国魏长城
关中北上,宜君在望。这里是关中通往陕北的天桥,这里是盛唐帝王避暑圣地,中国避暑城——宜君。宜君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有公元前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迹。公元前2600年,宜君与北邻黄陵县同为人文初祖轩辕氏活动区域的桥国,处于黄帝文化圈的中心地
风是大自然对宜君的一份优厚馈赠,宜君的夏天就格外的凉爽。别处的城市,或居平原之上,或处川道之中,遇到酷暑,白天是巨大的吸热器,晚上是巨大的散热器,即便有风,也发了高烧。难熬的夏日,有多少人燥热窒闷,坐卧不宁,深夜难眠,做梦都想寻觅凉爽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君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和“134”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四大行动”,着力稳住经济大盘,持续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能
夏季的宜君,天蓝云淡,芒种已过,已进入一年中最佳避暑季,让你领略渭北高原绿色明珠的别样体验。近年来,宜君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自然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绘就了宜君“绿色”发展底色,布局了“生态 ”发展格局,形
来源:【新华日报】近年来,在中央和苏陕两省部署要求下,盐城市大丰区、陕西省宜君县结对帮扶,成立大丰区对口帮扶宜君县工作组。工作组充分利用江苏文旅系统的资源优势,多次邀请旅游专家,在宜君举办旅游产业转型提升专题培训,协助编制《宜君县“十四五”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
每天早晨,在宜君的休闲文化广场上,都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搀扶着一名女孩在缓慢地行走,虽然锻炼的过程很艰难,但是爷爷的眼睛里还是写满了希望。这位爷爷名叫杨三让,今年已经77岁了,被搀扶的女孩是他的孙女,今年16岁。16岁的年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面对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如何让老人拥有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如何为养老服务工作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如何打造宜君养老服务工作样本?宜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建设多元化、立体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6月7日上午9点,2022年高考正式打响。宜君县541名考生有序进入宜君县高级中学考点,迎接人生中这场重大挑战,开启青春圆梦之旅。愿所有的考生都能考出最佳成绩,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今年全县高考考试报名580人,分类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