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9 01:41:56 | 浏览:2545
最近,
广西一处新的考古发现,
将武宣县的“具体年龄”考证了出来。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从2017年开展对水库淹没区内的武宣县“勒马古城”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近日,考古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场出土的大量文物,尤其是重磅文物“中溜丞印”的现身,表明该遗址应是武宣县的最早前身——秦汉时期中留(中溜)县城故址。
武宣勒马古城遗址东南面为大藤峡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武宣县三里镇古立村的黔江河畔的“勒马古城”遗址(因遗址所在地为勒马屯,故名)。记者注意到,古城遗址坐北朝南,正对黔江,控扼大藤峡口水路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武宣勒马古城遗址有一处高台,现东西残长70米,南北宽56米,边缘有墙垣残存,外壁一直陡斜至环壕底部。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介绍,
此次考古工作历时一年多,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瓦片、陶片等遗物,已整理修复出近700件器物标本。
3月21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及我区的考古专家前往武宣县勒马古城遗址,现场调研。
该负责人说,
“勒马古城”的汉代城址上,还叠压着唐代以后各时期的遗存。考古发现的汉代遗址,包括遗址东北部的一处“高台”,以及壕沟、道路、建筑基址、水井、柱础、灰沟、灰坑、柱洞等,遗物有砖、瓦、瓦当以及陶器、瓷器、石器、铁器、铜器、矿渣、鼓风管等。考古工作人员认为,在两汉时期,这处“高台”及其南面的临江缓坡,就是古城居民的主要活动区域。
图为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高台考察。
古城遗址核心区的“高台”顶面东西残长70米、南北宽56米,边缘有墙垣残存,外壁一直陡斜至环壕底部,原高低落差在5米以上。根据“高台”上面遗留的瓦片、烧土等痕迹,考古工作人员判断那里曾有前中后三进建筑,为西汉时期所建。
“高台”南面,有一条宽约3.5米,用鹅卵石铺垫的道路通下江边。考古人员在道路西侧发现了15个“方坑圆洞”式的柱础,其布局为南北3排、东西5列,可能是门楼一类的大型建筑。
出土重磅级文物东汉“中溜丞印”铜印章。
值得一提的是,该遗址的东汉地层中,出土了一枚刻有“中溜丞印”字样的铜印章,和一块带有“布山”铭文的陶片。
遗址有大型建筑基础
根据史料记载,始置于秦代的中留县,自东汉时起改称“中溜县”,“中溜丞印”即东汉中溜县县丞的官印。两汉时期如今的广西境内有郁林郡,郡治地在布山县,中溜县为郁林郡辖县,“勒马古城”遗址出土“布山”陶片,考古科研部门据此认为,它是郁林郡治所产器物输入到了中溜县的一个重要证据。
3月21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及我区的考古专家前往武宣县,对该县勒马古城遗址出土的大量两汉时期的陶器残片恢复陶器、瓦当、筒瓦、网坠等大批文物进行调研。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
“勒马古城”始建于西汉前期,甚至早到秦代,遗址保存较好,布局清晰,是探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县城形制和管理模式的重要遗址。在该城址上,通过考古还发现了大量建筑遗存,是复原汉代建筑的珍贵材料。
遗址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
此次“勒马古城”出土的官印,与秦汉中留(中溜)县县治的地望相合(地理位置相同),这是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研究实例。
在古代,黔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经由岭南通向海洋的一条重要水路通道,中留(中溜)县城扼守黔江水道关键位置,在军事及经济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来源:南国今报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从2017年开展对水库淹没区内的武宣县“勒马古城”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最近,广西一处新的考古发现,将武宣县的“具体年龄”考证了出来。
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记者从3月18日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会议获悉,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等6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据了解,国字山战国墓葬,被发
在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掩埋了一艘700多年前满载船货瓷器的元代古船。考古队正在进行水下考古的前期准备。前几天受天气影响而暂时避风的作业平台目前已经重新回到遗址上方,考古队员正有序开展水下作业,预计水下发掘和文物的提取工作即将展开。水下探方正
10月18日上午,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重量级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发布后,迅速成为关注热点。其中,四川有三项发现入选,分别是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百大发现”全名单的公布是按照时代来划分的,分为旧石器时代、新
本报记者 秦 雯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工作,近日正式公布一则重大发现:武宣县“勒马汉城遗址”确认为秦汉时期桂(郁)林郡中留(溜)县故城。勒马汉城遗址位于武宣县三里镇古立村勒马屯东面的黔江北岸,其东南面是广西最大最长的峡。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10月2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由文物修复、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博物馆等相关领域的15名专家组成终评委员会,经过材料审阅、项目汇报、专家询
确定了!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白莲洞考古遗址公园靖江王府及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合浦汉墓群与汉城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第一批广西考古遗址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广西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的通知(桂文旅发〔2022〕98号)各市文化和旅
文物 革命遗址 花茶大榕树位于百育镇新民村花茶屯。树下原有庙堂,“文化大革命”被毁,现仅存遗址。1927年2月7日,黄治峰在这里的庙堂首次召开全县各乡农民运动骨干会议,中共田南支部书记余少杰到会指导。
来宾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来宾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距今约3.6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麒麟山人为代表的壮族先民在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生存。来宾市位于广西的中心区域,来宾市省内和河池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以及首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年2月1日,广西武宣县接到协查函,一人员为密切接触者。收函后,武宣县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应急体系开展管控。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武宣县疾控中心现公布覃某某在武宣县的活动,轨迹如下:1月27日22:00至24:00在博林
七月盛夏瓦蓝的天空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抵不住的天气的燥热,却按捺不住骚动的心想出去玩。旅游君给你推荐广西武宣几处清凉的旅行地在这昏沉易疲倦的日子,一起出发吧 百崖大峡谷—天女散花瀑布要说夏天武宣哪里最清凉,第一当数氧负离子含量高的百崖大峡谷。
武宣县切实念好“农旅经”,“农业 旅游”成效明显,目前已形成了“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当地群众纷纷走上致富路。”武宣县东乡镇风沿村村民陈先生高兴地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返乡种蜜柚,今年预计产量在3万公斤左右。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传诵名句,在广西武宣县正在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武宣县东乡镇千亩葵花近年来,武宣县以花为媒,绽放“赏花经济”。武宣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优势
石耉村位于七星湖畔,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村中种植有百年红豆相思树,还有白帝庙、进士祠堂、古居、清光绪年间建设的功德桥等古色古香的建筑,整个村子风景优。七月的武宣县二塘镇石耇村,蓝天白云下,荷花竞相吐艳,美不胜收。
9月18日,在广西武宣县东乡镇风沿村,一名村民在采收蜜柚。近年来,广西武宣县东乡镇风沿村大力发展三红蜜柚特色产业。目前,风沿村蜜柚种植总面积已达9600亩,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9月18日,在广西武宣县东乡镇风沿村,一名村民在